成果简介: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延伸。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和江西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对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其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内企业需求不适应,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契合度不够,现有教师团队与高端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等问题。为了破解上述问题,2017年至2019年期间,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形成了“多方协同、数字赋能、项目驱动: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方案,并开展教学改革实践。
该方案通过“政行企校”联动,组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建设产业学院等,从协同育人机制上为服务智能制造类专业的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解决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内企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基于“产业牵引,数字赋能”教学资源开发思路,通过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企业资源与教学资源对接,开发优质数字育训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的吻合度;以“校企双元、德技双优”为目标,通过引培结合、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优化团队梯队结构,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能工巧匠型”教师团队,提升团队服务地方产业能力和育人水平,解决现有教师团队与高端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等问题。
方案实施以来,为当地智能制造类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约7400余人,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6%,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250余项,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受启发申报获批专利20余项,学生对专业教学满意度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新增国家级创新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建成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2门在线开放课,开发了3本国家规划教材,5名教师获得全国轻工业教学名师、省首席技师等荣誉,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校企协同完成省级及以上纵横向科技项目和技术服务130余项,为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近1.7万人日,有力推动了企业技术共享与进步。牵头制定首批数控技术国际化专业标准,牵头或参与了教育部11项专业教学标准和3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研制,为引领职教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多个成果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国教育博览会、中国青年网优秀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及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报道,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本成果获2024年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

